過去所接觸過的出家人,多是東奔西跑、辦法會。可能因為這樣,縱使有過念頭,我依然下不了決心要出家。在想,出家會不會只是從一個坑跑入另一個坑?如果斷不了習氣,依然汲汲營營地,也只不過是理了一個光頭、換了一身的造型而已。
前陣子,去參加了法鼓山僧伽大學所舉辦的生命自覺營,8天7夜的課程設計得很好,幫助我們從知見上釐清了生命的面貌、了解出家人的使命,也教導了我們行儀、戒律、禪修、梵唄,再鼓勵大家發心立願。這不但讓我對出家這回事有了嶄新的看法,也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有更踏實的方向。更重要的是,我從中還看見了出家人所展現出來的行儀,內心所散發的慈悲與安定,加上法師們個個自信、幽默地分享佛法,慧心妙舌,讓我不禁讚歎、心生向往。
還記得報到那天,就有領隊輔導法師的陪伴。兩位法師長得嬌小可愛,常培法師慈眉善目,寬永法師親切穩重,雖然在自覺營期間我們沒有特別長時間的交流,卻在每一次的交流當下,讓我感受到一股安定的力量,至今印象深刻。常培法師您說:「……可是因為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出家,所以過去走過的那段,對我而言也是一種獲得……」深深撫慰了我。離營那天,法師親自帶我清洗衛生間,彎腰洗刷馬桶的身影,久久在我腦海裡抹不去。
除了輔導法師,也來介紹一下親愛的組員。我們第七組共有10人,4位來自香港,4位來自台灣,1位來自澳門,還有1位來自馬來西亞,也就是我。當中有聰穎活潑的侍茶師,風趣幽默的品酒師,有法律系畢業、凡事深思熟慮的她,也有熱衷於打坐的智障人士照護助理等,可說臥虎藏龍,各有特色。直到離營那天,我依然不曉得大家的俗名,但是深深感恩善因緣,讓我們相遇,尤其感謝那位經常在餐桌和淚流不止的時候遞紙巾給我的善友。
修行不是一時的感動,而是日積夜累的精勤。為了鼓勵大家繼續精進,也為自覺營所產生的共修力量保溫,離營後,小組製定了一個定課表,讓大家可以繼續在每天做功課後打卡。雖然大家各分東西,但知道大家都還在各自努力著,這樣的感覺真的很棒!
張愛玲說,成名要趁早;我覺得,修行更要趁早。自覺營,其實在疫情爆發前那年我就有留意到,當時報名的年齡限制是35歲為止。結果那年因為疫情去不成,我以為再也沒機會參加了。3年後活動再度重啟公開,參與年齡正好提高至40,讓我幸運地趕上了尾班車。
這應該是我這輩子最後一次參加短期出家了。有時候會想,如果我早一點認識法鼓山,而不是兜兜轉轉好幾個道場,也再年輕一些,也許就不會至今還站在這裡。然而,我知道自己應該感謝過往,是那一段段跌跌撞撞、摸爬滾打的經歷,把我帶到這裡,讓我變得更成熟,擁有更堅定的信念。
#第二十一屆生命自覺營心得感想之二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